强师赋能,育心树人丨ACT疗法助力教师提升心理育人能力
为更好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心理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维护与培育专项“强师赋能,育心树人”系列心理讲座。9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彭君受邀到我校BG06报告厅举办主题为“高校学生接受与承诺疗法”的培训讲座。学生工作部部长陈润坚、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心理中心教师以及各学院素质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彭君,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莫海德州立大学访问学者(ACT),毕业于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督导组,是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IC高级组师资,国际催眠治疗师学会NGH催眠师,咨询工作累计6600+小时,督导工作累计400+小时。
接纳承诺疗法(ACT)作为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正念、接纳、认知解离等过程提升心理灵活性。
讲座开场,彭君博士带领全体教师共同阅读“课堂公约”,鼓励大家暂放评判,沉浸体验。随后以自我暴露的方式,分享自己面对承诺压力时的心理挣扎,自然引出ACT疗法的核心——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学会与它共存,朝着价值方向行动。
接着,彭博士通过学业压力和恋爱关系两个典型案例,阐释"脱离当下""认知融合"和"无效行动"等核心概念。这些案例中,当事人都陷入了脱离当下(被过去或未来的担忧裹挟)、认知融合(将想法当作事实)与无效行动(被情绪驱使而非价值指引)的循环。现场随机邀请老师分享工作中遇到的类似情况,并邀请老师上台参与互动演绎,通过生动的方式帮助理解"认知解离"等过程。最后重点讲解如何将"接纳"“增加开放性”"抛锚"等技术运用到学生团辅活动中。
讲座最后,彭博士就老师们提出的“如何自我觉察”及“与森田疗法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她强调“森田疗法是顺其自然”,ACT的“接纳”则更主动一些,是有意识地“允许”痛苦感受、冲动和情绪的存在,为它们腾出空间,不与之对抗,其目的是更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
本次讲座为素质教师们提供了接纳承诺疗法(ACT)的理论与实用技术,能有效提升其识别与应对学生学业焦虑、人际困扰等心理问题的能力,促进谈心谈话工作从“问题干预”转向“价值引领”。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素质教师更专业地帮助学生,也为其自身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提供了工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