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汇博校企合作阶段性成果纪实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广东东软学院与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博”)自2024年初开启深度校企合作,以“八维协同”为框架(协同确定培养目标、协同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设计课程、协同设计项目、协同实施教学、协同指导实践实训、协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协同促进学生就业),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历经一年探索实践,双方在顶层设计、教学实践、资源共建、科研赋能及区域服务等领域交出了亮眼答卷。
顶层设计:产业需求引领人才培养重构
为精准对接智能制造行业需求,来自汇博的叶贵芳担任我校计算机学院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叶贵芳、黄冠成、林泽钦、彭磊等4位技术专家深度参与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双方以培养“面向智能制造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企业岗位能力分解为“机器人运维”“智能算法应用”等12个核心模块,贯穿于五级项目培养体系。通过调研产业链上的智能制造企业,在校企合作首年就完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15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将企业的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控制、服务机器人语音交互开发等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我们交付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嵌入式系统人机交互》课程,正是源于企业反馈的嵌入式控制人才缺口。”汇博视觉项目部技术总监黄冠成在方案论证会上指出。基于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通过全过程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确保课程与岗位需求匹配度持续提升。
教学实践:校企双元构建实景育人场景
2024年实践学期,东软-汇博共建的16个校企合作班正式开班。校企班为期4周,覆盖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等4个前沿专业领域。
12名汇博工程师参与授课,以项目为驱动设计实践教学,覆盖数据分析、移动开发、目标检测、嵌入式开发、三维工程建模等前沿技术领域,让学生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到真实的企业项目开发中,实现 “校内打基础、企业练实战” 的双向流动。“企业导师每天都会针对代码规范性、设备操作流程给出具体指导,这种‘沉浸式’实训让我们提前适应职场节奏。”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雷雨露回忆道。
此外,在2025届毕业班实训项目的合作教学中,17个实训班、440名学生承接了“数字孪生智慧工厂”、“机器人编程控制”等企业真实课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CAD环境下精细构建了机械臂全自动生产线的工业模型,并利用引擎的先进渲染与交互技术,将这些模型高精度还原至虚拟环境,实现动态逼真展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使用Arduino IDE编写程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实现扫地机器人基本的路径规划和障碍物避让功能。
资源共建:企业要素深度融入教学体系
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校企双方采用专业共建方式丰富课程资源。汇博为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分别交付 5 门核心课程资源,包含教案、课件、实训项目等全系列材料。这15门核心课程所采用的典型教学案例均源自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实际企业工作环境。
“这些课程资源让课堂与车间实现‘技术同步’,学生在《计算机视觉》课上开发的目标检测模型,精度已接近企业商用标准。”智能工程系主任蔡永顺表示,校企共建课程的学生评教满意度达 92%,相关教学成果获广东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二等奖。
汇博为3个共建专业交付的“专业级实践项目资源包”,更是成为实践教学核心载体。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机器人编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资源包,构建了从工业机器人单机操作到复杂系统集成的体系,成为支撑学生备战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的重要培训材料。
合作赋能:竞赛、培训与产业服务多维发力
双方聚焦人才培养、师资提升与产业服务三大维度,全面深化校企协同。
一是以赛促学。双方组建竞赛培训团队,指导学生参与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内涵。
二是以培强师。联合举办教师主题培训,内容涵盖《AI领导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教育创新》《智能制造数字化控制与孪生应用实训》等前沿课题,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促进校企技术同步。
三是以研促产。双方联合申报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驱动式”教学法与“双导师考核”模式,成果已应用于6个应用型专业。“产教融合共育新技术应用型人才” 案例获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二等奖,成为省内产教融合典型经验。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配备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平台、新能源智能载运车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高效服务学生实训,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展望:深化协同开启产教融合新篇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协同修订到专业共建,再到实践学期、实训课程的合作教学,从学生竞赛指导、师资培训到产业服务的全面开花,我校与汇博的合作始终以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核心,贯穿学生培养的全阶段。“我们已从单点项目合作转向系统生态共建。”学校副校长程学良在总结会上表示。
但产教融合不会止步于此,我校与汇博正在谋求更深层次的融合和更多元的合作。其中包括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持续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建工业数字孪生与仿真实验区;双方将共同探索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佛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升级。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将提供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我校共同研发适用于佛山本地制造业需求的智能化设备,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双方还将加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合作,为佛山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化,这场发生在狮山的产教融合实践,正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火种”,在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