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大写的2015
回顾广东东软学院的2015年,可以用 《诗经》 中的“载驰载驱”诗句形容。是的,2015,是赶车的一年,奔驰的一年,快马加鞭的一年,所有的努力都营造一种效果:创新并自觉创新,将年轻的本科东软引入发展快车道。
创新创业教育:风起云涌
这一年,是中国的创业年,创新年。
是广东东软学院的创业年,创新年。
一条条利好政策如春风拂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接着,落实以上文件精神的学院“1号”文《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和“7号”文《关于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实施意见》出台,就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学院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创业引领计划,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全年工作的主要方向,是高度重视创业、创新工作的有力体现,我相信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感受到文件所传递的信息和其背后的价值导向。”杨院长对记者说。
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各分管院领导担任副组长,学院各主要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相关日常事务。以期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很快,系部动起来了,纷纷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系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创新、创业课程开起来了。《创业者精神》、《创业管理》、《创新创业基础》、《互联网创新创业思维探索与实践》、《互联网+下的数字媒体创业思维探索与实践》、《创新创业导论》、《电子创新设计与创业》、《移动互联网应用设计与创业》受到同学们喜爱。
创新、创业平台搭建起来了。2015年6月10日,在东软控股共创平台CooVenture的大力助推下,学院“印加部落”大学生创业园开园暨创新孵化生态链正式启动。10月23日,创业18MALL投入使用,这是学院与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创业街区,由1个主馆和6个分馆组成创业生态圈,依托大学,面向产业,以“互联网+”为创业导向,以聚集有能力、有想法的“创客”为目标,打造共创空间。首批入驻18MALL团队有26个,涵盖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创客空间等领域;15个由在校生、毕业生、教师创立或担任核心成员的团队有:互联网团队D.T.A网络科技公司、广州怒送信息科技公司、远方科技智能家居团队、零云网络安全公司、赛特软件测试团队、小麦科技、梦之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佛山市十字路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益家创新工场;Y2设计工作室、上上签团队;创客团队东软iBoss众筹创客社。
提到创业,东北大学原副校长、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广东东软学院董事长刘积仁教授、博士指出:大学就是孵化器,校园就是创业园。
杨院长说:“学院紧跟国家战略、时代潮流,按照刘积仁董事长的办学要求,以建成充满创业激情的校园,走不同于传统大学的发展之路为起点,以全新思维、全新视角,以高标准、高品位、长远目光设计学院未来的美好蓝图和发展战略。”
广东东软学院的未来,便是将SOVO、教育、创业等元素与创业18MALL紧密结合,充分发挥SOVO空间大学生创业中心、东软“印加部落”大学生创业园之创业训练、创业孵化器作用,利用创业加速器,营造更为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全力打造中国第二个“中关村”。
人才强院战略:全面实施
办本科,需要人才;办好本科,需要高素质人才;办广东乃至全国名本科,需要更多大师级人才。
2015年刚开学,学院以“2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人才强院战略实施计划》,明确指出要落实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推动学院高水平、专业化、应用型、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部迅速行动起来,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并大力招贤纳士。
通过人才引进,学院聘任刘鑫为国际合作部部长。刘鑫通过对国际合作部职能的梳理、人员配置,提升了学院对外合作及交流水平。2015年七八月间,学院选派20名教师远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修,包括教育学、教育技术、慕课、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结果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既得刘鑫这员将,便要用好、用足,在杨院长的直接带领和刘鑫的积极努力下,一年来,学院已与国外多所知名学府达成师资交流、培训、实验室共建、留学等合作意向,首批留学生也于2015年8月入学。(国际合作方面的情况见后)
人力资源部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人才招聘渠道,充分发动校内力量,多方发掘人才。2015年上半年引进47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28人(含海外及港澳台地区6人,基本为985/211院校毕业),副高以上职称8人,较好地充实了师资队伍。
人力资源部通过联络各学科专家,为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提供咨询及辅导,协助青年教师组织申报材料,本年度共有7人申报副高级以上职称,25人申报中级职称,最终通过正高1人,副高5人,讲师25人的好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学院未来职称评审及青年教师晋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院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共选派8名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访学,目前参与此项目的教师已达12人。
CDIO教学改革:如火如荼
CDIO是一组英文的缩写,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现(Implement)、O代表运作(Operate)。它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跨国研究获得Knutand Alice Wallenberg 基金会近2000 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成立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在杨院长看来,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他在2015年11月11日全院召开的CDIO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说明会上,明确指示全力推进CDIO教育教学改革。
2015年11月24日,学院发布《TOPCARES-CDIO2.0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2015年11月25日,教务部制订并公布《TOPCARES-CDIO2.0教育教学改革具体工作计划(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
时至今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数字艺术系等教学系,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两个试点专业已完成CDIO体系学习,并深入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要求等进行调研,在每周至少集中研讨2次的前提下出台《人才培养方案》,并4次修订。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内容对应mapping图、主要项目的教学大纲、项目培养目标与项目内容对应mapping图已基本完稿。
这为2016年学院全面实施CDIO教育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化战略步伐:快速推进
2015年是学院在国际教育方面开拓创新的一年。
5月,与印度VIT大学建立合作关系;6月,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菲律宾RAY EDUCATION 教育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0月,与美国东南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签订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和财务管理等三个专业“4+0”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教育交流协议等。
9月,学院招收第一批留学生,共8名学历生和一名汉语言项目生,学生来自印尼、几内亚、约旦和也门。留学生的到来如一剂强心剂,为学院开展各方面工作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发展的动力。
2015年,学院“12 号”文批准成立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与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合署办公,开展香港、澳门、台湾教育与交流合作的相关工作。9月,学院向省教育厅申请招收港澳学生备案工作的请示。12月,学院收到中国普通高校联合招生办公室《关于上报2016年全国联招专业目录及香港免试生计划的通知》(联招【2015】28号),正式开启学院招收港澳学生的进程。
2015年已选拔15名优秀学生将于2016年赴台湾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交流学习。据悉,国际合作部正与台湾明道大学、南台湾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协商,将启动2016年东软学院的“台湾专班”教育项目。
2015年共招收38名参加“3+1”联合培养的国际班学生,并安排留学生、专科、本科学生在一个班上授课,提高英语学习氛围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院还与知名雅思教育机构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合作,委托其负责国际专班学生的雅思教学,保证学生雅思考试6.0分的学习成绩。
一年时间,在以往国际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学院国际合作部运用超前的理念,专业的手段,忘我的工作,执着的追求,为学院国际化步伐的加速推进创造了新成果、新机遇,较大程度地提升了学院的国际教育的影响力和对外的声誉和口碑。
圣诞节前夕,杨利院长率国际合作部部长刘鑫远赴加拿大、巴拿马进行今年最后一场出访,签订了加拿大、巴拿马、中国三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合作项目,从而为学院未来国际化教育发展掀开新篇章,为2015年广东东软学院国际化办学画上圆满句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