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教育进入V3.0 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思路与行动计划讲座举行
本网讯(记者 罗修坤)9月22日下午,兄弟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莅临我院,在F218报告厅做“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思路与行动计划”讲座,我院全体教职员工聆听了讲座。讲座内容分三个层面,分别是“何为创业型大学”,“我们的发展思路”,以及“我们的行动计划”。
温院长首先阐释创业型大学的内涵,创业型大学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创业型”是许多社会系统的一个特征,即大学以及内部系科、科研中心、学部和学院的一个特征。一所创业型大学积极寻求在组织的特性上做出实质性的转变,以便为将来取得更有前途的态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创业型大学与产业界、政府建立新型的关系,建立各种边界扩约组织,如技术转移办公室,更直接地参与研究成果商业化活动,争取多样的资金来源,教学和研究方面更面向实际问题。
温院长讲解了国外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趋势,国外创业型大学类型划分,国际上典型创业型大学案例,国外创业型大学的典型特征,以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课程,并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东软学院“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思路与行动计划”。“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力之一,“互联网+”时代需要具备创意、创新、创业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支持中国发展成为创新与服务业大国,并支持制造业的升级。他认为,高等教育正在悄然进行着“革命”,“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产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必将从根本上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大学被赋予新的使命,教育从规模化走向个性化,所谓的个性化即是结合专业,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我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是什么”,温院长解释,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与专业教育融合并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重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精神和能力。通过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促使学生将精神文化内化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形成创新创业的DNA。
温院长将现阶段的东软教育称为“V3.0”阶段,在此阶段,东软教育将持续改进教育教学,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高级专门人才。注重实践与应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激发学生潜能,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精神和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品德,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东软教育将会进行持续的改革创新,优化组织结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基于云平台的柔性学习体系。产教融合,强调实践,职业导向。面向应用,凸显特色。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主学习、个性化培养,深化T-C改革。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提升办学效率。提升全球化水平,推动教师角色转变。
温院长展示了东软教育的行动路线图——构建实施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修订CDIO能力指标体系,并层层分解映射到课程体系以及具体的课程、专题、项目、活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育信息时代全体师生必备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把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变为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
东软学院将会按照“自主建设+外部引入、立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果+体现特色”的原则,建设先进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增强全球化竞争力,力争与美国前100名、英国前30名、澳大利亚前8名、日本前30名、韩国前30名高校,以及欧盟每个国家一所应用技术型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建立中日美“大学-产业创新创业联盟”,争取国外高层次院校在东软学院创建分校,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创立东软优势专业的海外分院及海外培训中心。
讲座最后,温院长再次重温了东软学院最初的一个“不伟大”的理想——“让学生有工作,让学生有高质量的工作。让学生可以帮助他的同学就业,让校园成为创新创业者的孵化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