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资讯>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2000余名本科新生与院领导见面 聆听杨利教授讲授第一堂课

发布时间:2015-09-11 16:47:02 浏览次数: 【字体:

本网讯(记者 罗修坤)9月9日是2015级本科新生开学的第一天,在天朗气清,秋兰飘香的季节里,2000余名新生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大学新生活。这天上午,他们齐聚体育馆,与学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见面,并聆听院长杨利博士讲授第一堂课。

上午9时,学工部部长石明罡介绍学院领导、全体中层干部与新生见面。院长杨利、党委书记左斌、副院长刘春雨、陈万里、王显卓,党委副书记陆柳华,财务总监蔡昭映,以及各系部负责人入场,他们向同学们挥手致意。

​随后,石明罡向同学们介绍“第一堂课”的讲课老师杨利博士、教授,杨利是我院创校和现任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职业先进教育个人”等称号。杨利今天与同学们分享的话题是——“假如我重新上大学,应该如何度过宝贵的大学时光。”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一个风起云涌的非常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崛起国家试图重构国际新秩序,今天你们走进大学,毫无疑问,20年后中国的世界将是你们的天下,不管你们是否已做好准备,20年后的历史重任都将如期降临在你们的身上”,杨利教授说道。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他寄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锻炼身体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自我,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如果我能再上一次大学,我会在以下六方面有新的思考”,第一方面是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他引用英国近代科学哲学家培根的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他认为无论选择学习哪个专业,都将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教育试图把一个人培养成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他希望同学们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还要多关注课外的学术组织,多参加学术活动,多接触专业老师。对于有志成为技术高手的同学他说:“除了勤奋,反复训练,没有捷径。”杨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要在某一领域成为高手,需要在该领域经过1万个小时的锤炼。

杨教授分享的第二方面感悟是关于读书,“大学是读书的最好时光,我指的是非专业类的文学名著之类的书籍。在我们那个大学时代,男生如果没读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如果没有读过《简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学生,读书是与智者的心灵的交流,能够丰富一个人的内涵,提升情商”,杨教授对手机的普及让年轻人养成碎片化接收信息的习惯感到遗憾,他认为碎片信息对于个人的智商、情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没有好处,“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社会精英,你们不能仅靠碎片信息决定你们的价值取向,不能把自己的决策建立在微信和微博之上。所以,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给自己列一个读书计划,下决心读十几本中外名著,充分利用好图书馆”,杨教授认为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图书馆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仍然是必须培养的良好习惯。” 

锻炼身体与交友,培养独立思考之精神是杨教授与同学们分享的第三、第四、第五方面内容。他认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承担未来工作生活的重任。而对于交友,杨教授认为学会交友是大学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里同学们非常可能会遇到相伴一生的知己,他还说:“大学不反对谈恋爱,但要把握好感情和尺度,培养感情是很花时间的,你必须把你的学习、读书、锻炼、实习的时间分配好,不能顾此失彼。”他要求同学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辨是非,学会通过客观调查,搜索等方法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想当然”,有机会多参加讨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言之有据,可以争辩,甚至争吵,但要讲道理,要学会以理服人。

最后,杨教授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即将融入国际社会,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你们,英语能力对你们尤为重要,不可不学,不可少学”,杨教授透露,随着我院国际化办学进程加快,外国留学生将越来越多,学院与国外优秀大学的交流将成为常态,东软将成为一个无国界的地球村。

“在这里,我们希望你们培养成有过硬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人才,而不是培养成考试高手。作为老一代大学生,我很羡慕你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果有机会再读一次大学,我一定会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刻时光,利用好学校的每一处设施,更加关心我周围的每一个同学,更加积极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因为这四年的时光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但也是最短暂的时光。你们处在一个最有机会的时代,而且机会还掌握在你们手中”,杨教授引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先生在接见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时说过的话结束这一堂课,寄望同学们只争朝夕,让青春发出最灿烂的光芒,为自己留下最美好的回忆——“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