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校级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部门):
为加速推进学校学科内涵式发展,强化科研创新驱动力,培育具有应用价值与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同时为我校申报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夯实基础,现决定启动202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选题范围
本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提供五大选题参考范围,申请者应紧密联系地方科技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结合我校学科优势,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等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鼓励进行跨学科研究、鼓励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并依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可自行拟定项目具体题目。选题参考范围如下:
(一)人工智能+:聚焦广东省“天玑计划”与“新工科”建设战略,围绕 “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等跨学科融合方向,探索“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着力培养兼具创新视野、交叉学科素养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湾区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提供持续智力支撑。
(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按照广东省深入实施“立柱”工程、做强做精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总体部署,依托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及优势特色,进一步培育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重点扶持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高端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家庭、关键元器件和专用电子设备等方向,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问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
(三)低空经济:围绕《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决策部署,立足广东低空经济发展实际,针对低空智联网关键技术、数字低空建设及产业创新能力等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构建”人才-创新-产业”协同发展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现代服务业:佛山市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工业设计、数字创意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加快服务产品、技术、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
(五)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围绕佛山市文化政策导向与产业升级需求,聚焦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创新、数字文化赋能三大方向,深入挖掘佛山传统岭南文化、武术文化、陶艺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研究文化与城市建设、产业升级、旅游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路径,探索新兴文化业态的培育与发展模式,加快文化产品创新、传播技术革新、产业业态重塑和发展模式优化,提升文化创新驱动力。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申请人须为我校在职人员。
2.项目申报人须根据规定的研究方向选择申报,申报课题应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不能与已立项的其他省级或市级项目相同或相似。
3.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参与两个项目申报。
4.在研校级项目的负责人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本次项目。
三、项目立项数量、完成时间及成果形式
1.本次申报实行不限额申报,后续将根据申报数量和质量确定最终立项数量。
2.项目完成时间为1年,从立项通知书下发之日算起。
3.最终研究成果需至少发表论文1篇或知识产权1项。
四、项目管理
本专项将严格遵守《广东东软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请各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申报时所填写的有关内容,组织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开展研究。
五、申报流程
1、电子材料提交
项目负责人需提交以下相关材料至所在学院/部门:《申报书》的Word版和PDF版(附件1),以及《申报汇总表》的Excel版(附件2)。各学院/部门在接收材料后,请务必于2025年4月29日17:00前,将整理汇总后的完整申报材料发送至科研管理部陈慧敏老师邮箱,邮件标题需统一格式为“学院/部门—2025年度校级项目”。
2、纸质材料提交
获得立项后的项目,由各学院/部门统一提交纸质版《申报书》(A4纸双面打印、一式2份、左侧装订、签名、盖章)至陈慧敏老师处,具体提交的时间另行通知。
六、校内联系人
联系人:陈慧敏
邮箱:chenhuimin@nuit.edu.cn
联系电话:0757-86684558(8558)
科研管理部
2025年4月15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