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博雅教育—品格教育系列
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一项重要教育特色,就是SIE博雅教育。
SIE博雅教育有:品格教育,人文素养,认识世界,牛津小课堂等等。此次的品格教育分享会将承接我们的“寒假作业”展开有关情怀、品味与美学的探索。
博雅教育 跨域思考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蔡博文教授于4月21日下午为国教院的同学们开展了名为“情怀是一种品味”的品格教育分享会。通过此次分享会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注重技术的学习,人文素养、跨域思维更加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品格教育:情怀
蔡院长以寒假要大家读的文章Powered by “Qinghuai”: The melding of traditional values and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in contemporary China 开始了今天的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调查中国的数字创业公司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虽然这个研究并没有得出很标准的答案,但是通过分析研究样本的访谈记录,学者发现了所有访问对象都提到了“情怀”这个概念。
结合文章的分析以及个人的理解,蔡院长与同学们分享道:情怀其实就是一种对精神理想的道德承诺。在个人层面而言,情怀可以是个人的修养;在组织层面而言,情怀是团结一致的精神;在社会生态方面,情怀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品味与情怀
随后蔡院长说道:“品味是美学也是判断力,它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How to do well”。回到文章中来,文中的“情怀”就是一种经营判断美感力。正是通过情怀的影响,企业家才能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以达到“well done”的效果。正因如此,蔡院长十分鼓励同学们培养品味、情怀以及美学维度。他认为美学维度的作用就是指引人们把事情做好。通过品格教育的指引,同学们都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院长跟同学们说道:“博雅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同学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恰恰也是国际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所以老师们也勉励大家平时要多读文献、多学习通识课程以便培养出终身学习、跨域思考的能力。同时蔡院长也分享道:在职场当中,员工的表现并不是完全由他的长处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能力的全面性。正因如此,博雅社的老师们也期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此次博雅教育学会“贯通”、全面思考、跨域思考,让自己未来的路走地更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