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参加 CCF Computing Courses Development (CCD) CCD 2025 CCF计算机课程改革导教班
为提升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推动 “101 计划” 核心课程建设,加强编译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助力学生更好掌握编译系统知识、提升专业实践与复杂系统设计实现能力,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积极参与编译原理课程教师培训。
8 月 10 日至 8 月 14 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叶家豪教师,赴四川省乐山市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参加了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简称 CCF)主办的 “CCF 计算机课程改革导教班(CCD20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莉《编译原理与技术》课程班”。本次导教班以 “守正创新” 为双轨模式,既对编译原理等传统核心课程进行教学重构探索新教法,又引入前沿领域新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师资培训,培养 “种子教师”,带动更多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助力教师提升编译原理课程教学水平,为计算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编译课程培训采用 “线下集中理论授课 + 跨校分组研讨 + 教学平台实操” 的多元化形式。导师 张莉教授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译技术》课程教改成果与 “101 计划” 编译课程成果为核心,系统学习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涵盖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实验安排与考评方法,同时深入交流不同高校在编译课程建设中的经验与思路。核心培训内容聚焦编译课程教学与实践全流程:
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优化:系统学习 “101 计划” 编译课程成果,以北航编译技术课程为例,掌握问题驱动、面向产出的课程设计方法;明确编译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组织逻辑,重点梳理完整编译过程的前端设计、后端重难点,以及适配不同高校的教学方案,同时学习课程考评方法、“101 计划” 教材使用建议与虚拟教研室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实验设计与教学平台应用:导师 杨海燕讲师 全面了解编译实验的整体安排,包括实验设计框架、阶段步骤与评分标准;针对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等核心实验作业,以及实验考试题目,深入掌握设计思路与评分标准,并通过希冀教学平台实操,探索实验自动评判的实现方式。
为期四天的培训日程紧凑且层次清晰,每日均围绕 “理论课程 + 专题研讨 + 平台实操” 展开,同时通过跨校研讨环节,汇聚多所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需求。参训教师在系统学习与互动交流中,全面提升了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能力,为后续优化本校编译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重塑。希望以 “101 计划” 课程标准为指引,把北航的教改经验与本校实际结合,优化编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验设计;同时推动本校编译实验与教学平台的对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积极推动与其他高校的教学交流,将 “种子教师” 的作用落到实处,为提升本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