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前沿>实践探索>详细内容

实践探索

2017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5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研讨会于3月25日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

  来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山东省教育厅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牛津大学、波尔多大学等4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140余名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使命,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

  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大良司长介绍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的进展情况和实施经验。该计划由教育部与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共同启动实施,目的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计划实施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试点高校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以“领跑者”的理念建立拔尖人才培养试验区,以“选”“鉴”结合探索拔尖学生选拔方式,以“一制三化”(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探索因材施教模式,形成了一套有效机制。目前,“拔尖计划”共培养出四届毕业生3500名,支持本科生总数累计达7600名。前四届毕业生中,96%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约有65%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国际知名大学深造,10%的学生进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顶尖级大学深造,初步实现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阶段性目标。

  张大良司长提到高校作为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场所,必须肩负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加强研究、深入探索,继续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厚植土壤。高校要在教师配备、条件建设、氛围营造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2广聚资源。学校是开放的,教育也是开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校园,科研院所、企业都是“学校”,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要注重协同育人,主动扩展和汇聚社会资源,完善科教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经费、资源支持和条件保障。

  3加强衔接 。我们需要将基础教育阶段、本科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阶段贯通起来,做好衔接,让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延续性,提升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

  4辐射引领。通过“拔尖计划”课题研究,在顶尖科学家成长规律、小班教学、国际化培养、导师制等方面形成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希望这些经验和成果能够辐射到非“拔尖计划”试点高校,引领带动全国拔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会上普林斯顿大学Chung K. Law教授、密歇根大学Brian P. Coppola教授、牛津大学钱忠民教授、法国波尔多大学Guillaume Olive博士分别作专题报告,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法国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做法与经验。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分析了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模式。

  大会最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拔尖计划”试点高校代表分别介绍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已有经验和工作计划。东南大学作为非“拔尖计划”试点高校代表介绍了吴健雄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拔尖创新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的顶端,是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谁能培养和拥有更多的青年英才,谁就掌握未来国家发展竞争的主动权。希望通过今天共同的努力,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引领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