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牛逼的课改,能让这所大学继续保持历史第一的地位?
在课程改革方面,悉尼大学没有天马行空的探索和尝试,没有被研究型的定位框住,而是立足于学生需求、能力培养和就业问题,脚踏实地地重构了新课程体系,在提升教育质量、改进人才培养的同时,达到巩固悉尼大学“霸主地位”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方面,悉尼大学没有天马行空的探索和尝试,没有被研究型的定位框住,而是立足于学生需求、能力培养和就业问题,脚踏实地地重构了新课程体系,在提升教育质量、改进人才培养的同时,达到巩固悉尼大学“霸主地位”的目的。
一场势在必行的改革
2017年2月24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作为站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金字塔尖的研究型大学,悉尼大学的此次课程改革早在三年前就引起了高等教育界和媒体的关注。在悉尼大学最新制作和发布的名为《悉尼大学本科体验》的宣传片里,浑厚的背景音娓娓道来此次改革的原因:“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在不断重新思考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应对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悉尼大学分管教育的执行副校长菲利帕·帕丁森表示:“我们希望课程中融合世界变化、对于未来工作的大讨论和现今毕业生流动的职业趋势。”在课程改革方面,悉尼大学显然不想做天马行空般的探索,而是扎实地立足于现实就业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引用LinkedIn发布的最新报告来说明如今职业流动趋势:从大学毕业到35岁之前,毕业生平均更换四次工作,这一数字是他们父母辈的两倍。就业大环境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巨变。尽管企业对于员工的硬性工作能力要求没有下降,但对于软实力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广。
上述种种变化成为本次悉尼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催化剂。2014年,由彼时刚刚走马上任的帕丁森副校长领导此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从检视现有本科课程开始。本科生、教职工都参与了讨论与咨询环节,课程改革团队还参考了国际化趋势与高等教育研究,以及来自职场的专家等意见。团队发现,尽管学生认为,现有的学业体验很有价值,但他们认为学校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职业准备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课程改革团队给跨学科交流和业界专家参与两方面打了低分。悉尼大学历史与考古学教授、分管教学创业与管理的副校长理查德·米尔斯表示:“尽管学校以外的世界里,一个问题总会涉及多个不同学科,但是在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各学各的,大学也将不同院系孤立开来。”
可是随着工作大环境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学科复杂化,大学就需要确保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外界的多学科合作的工作模式。“我们不应想当然地以为,只要学生离开了大学,自然而然就能学会这些。”
开放学习课程“先尝后买”
课程改革绝对不是一项小工程,审核和咨询环节持续了两年多,直到2017年才形成最终改革方案。新的课程体系即将在2018年全面实施。新课程结构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保留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知识讲授,但此次改革着重强调了学术深度和学术严谨。
第二部分主要为海外课程。为了打破不同文化的边际,让毕业生能够在跨文化环境和多样性群体中工作,悉尼大学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0年,让至少一半本科生参加海外项目或获得类似的跨文化体验机会,这一比例是现在的两倍有余。根据不同学生选择的课程和学习进展,其形式包括短期交换、海外教学科研基地学习、企业产业学习等。
第三部分主要是交叉学科学习,学生可在校内外获得交叉学科融合学习的机会。
第四部分则关注知识应用和实践,让学生可以在业界公司、研究机构和政府感受现实世界面对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在新课程体系之下,悉尼大学原有的120个独立的本科学位项目将被调整为50个整合型双学位项目,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广度。本科学生培养时间也从澳大利亚高校普遍的3年培养时间延长至4年。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悉尼大学将课程分为A、S和O类三类课程。
其中A类中的课程指向明确,都是与学生主修专业相关的课程,学生只能从本院系的课程中选择。
S类的字母“S”代表英文Shared Pool,是指2018年向学生开放的共享性多个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生的专业需要从自己所在的院系中选择,辅修或第二专业则可以从A类或S类中选择,学校不要求学生必须在本院系内选择辅修或第二专业。
O类则代表“开放学习环境”(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这类课程将在线学习、培训、大师讲习班等进行了整合,采用精短、模块化的形式,课程的单位是单元,每个单元价值2~6学分,也有一些零学费的零学分单元供学生选择。
O类课程主要用以帮助学生跳出自己的专业,根据自己的需求拓展知识和学习范围,课程单元涵盖数据科学、设计思维、说服性沟通、项目管理、团队领导、创业思维等。O类部分课程还允许学生“先尝后买”,比如历史学和解剖学设置了“尝鲜课”,让学生在正式进入全单元学习之前,有机会先了解基础,判断课程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数据链接:
麦可思-中国2016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显示,2016届本科生毕业时掌握的创新能力水平为56%,创新能力满足度为83%。
成功的试点
尽管课程改革要到2018年才会在悉尼大学全校推广,但此前校方已经进行了一些试点。哲学专业大四学生维多利亚·采尔布斯特曾对悉尼大学的课程改革持保留意见,担心此次改革方向对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说,关注点可能太过偏重就业,她甚至在学校的校报上撰写相关文章表达自己的担忧。
但很快她就被新课程交叉学科试点项目吸引,主动请缨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议会的一个科研项目。吸引维多利亚参与项目的闪光点是能够与来自完全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一起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同时还能了解政府功能和运作模式。
在这一研究项目里,她与来自经济学、设计计算、媒介与法律、商业与法律专业的四名学生同心协力,用一个学期时间完成了一篇长达一万词的有关家庭暴力的简报。而与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一起工作的经历让她对同事协作有了新见解。“酷”成为她对这段学习经历的评价。
商科学生马克·贾亚贾拉并不打算毕业后进入政府工作,但他却和维多利亚一样选择了一项与政府相关的交叉学科实践:探索无人机在新南威尔士和其他地区执法机构的法律和社会方面的应用,希望借此进一步了解政府功能和法律制定者的初衷。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他发现,有法律背景的团队成员主要依靠之前进行的研究和先例进行分析,他自己则更关注经济与商业领域,喜欢用谈判的形式从商业角度劝服别人。
毫无疑问,2018年即将全面推行的新课程体系将对已经入读悉尼大学的大一和通识教育阶段的学生产生影响,但这种变革不是强制的,学生自己握有最关键的选择权。
在满足新课程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选择参加新课程体系,也可以继续参加原有的三年制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之下,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由在A类、S类课程中选择主修、辅修和双学位,在O类课程里感受跨学科和解决真实问题的体验,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许多选择都是开放式的。”副校长帕丁森如是评价。
课改背后的野心
2017年2月24日,悉尼大学选择在300名高中教师和高中申请顾问面前首次发布全新的课程体系,就是希望能够通过高中教师和顾问,让更多学生和家长关注到这次课程改革对于未来学生就业的促进,从而对2017年秋季招生产生积极作用——在招生之际就打出课改中的就业牌显然对学生和家长都具有吸引力。
随后,课程改革就成为重要的“营销点”,出现在校园开放日、招生手册的重要位置。
悉尼大学的课程改革和随之调整的培养计划是写入《2016—2020悉尼大学发展战略》中的最主要的工作,随之而来的调研和正式发布新课程体系则将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悉尼大学对这次课程改革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学生就业,其背后隐现着更大的野心——校长迈克尔·斯宾塞曾表示:“要想继续巩固悉尼大学作为澳大利亚最好大学的历史地位,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主要参考文献:
[1] "A New Curriculum for a Changing World."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 悉尼大学网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