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前沿>理论研究>详细内容

理论研究

服务地方发展 培养应用人才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1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发出了工学交替模式、“嵌入式”模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等多种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长沙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一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推进校地、校校、校企及国际合作,开展学习指导与服务、心理辅导与服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形成了“一对接四合作三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一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一对接是指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专业群和产业群的紧密对接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体。一所高校专业群的形成往往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要依托学科基础和办学优势,另一方面离不开地方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产业群则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专业群对接产业群意味着高校要联合产业集群地的政府、行业、企业等,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并为集群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更好地推进集群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长

沙学院实施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工程,是为了把专业建设与长沙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发展重点专业,培育特色专业。

要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首先要分析学校所属区域的产业群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要关注在区域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支柱产业群和地方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在对区域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设新专业、改造旧专业,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其次,专业建设不能平均施力,而要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的思路,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与产业群相吻合的专业群,在一个专业群里面又要选择一个办学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重点建设。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主动适应长沙地区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以及信息、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改善专业结构,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现已建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和文化创意”4个应用型专业群,分别对接长沙市的先进制造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现代服务产业群和文化创意产业群。

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学院加强了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更好地服务于长沙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学校加大了专业群的建设力度,4个应用型专业群渐成规模,逐显特色。

四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只是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能性,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应用型人才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的广泛参与、共同合作。

长沙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以“四合作”为主要途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四合作”主要指学校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采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这四种途径,在举办专业、培养人才、共建教学资源、就业等四个方面紧密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校地合作是基础

校地合作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发挥地方政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四合作”的基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合作各方提供人财物的支持或相关优惠政策;二是促成地方产业园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长沙学院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3个国家级园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学科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各园

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换。

2.校企合作是核心

校企合作是“四合作”的核心和重点,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兴奋点在于高校能为企业提供多大程度的服务。这种服务既包括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又包括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才能为企业服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也为了方便企业参与专业建设,长沙学院各专业都成立了由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和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的基础上,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开发了四条途径,即校

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办班;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就业。

3.校校合作与国际合作是辅助

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特点,具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也存在某些不足。为了取长补短,各高校之间也要开展广泛的合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开展广泛合作,各地开展了不少局部的校际合作联盟,这些校际联盟加强了区域高校校际合作,区域内相关高校间可以通过学分互认、跨校选课、第二校园经历、教师互派、交流活动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学生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此外还可以在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探索校校合作,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由于地缘优势,校校合作一般选择就近高校开展合作。现有校校合作通常是同类院校开展合作,事实上,不仅同类院校可以合作,也可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开展合作。为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长沙学院先后与34所国外大学签订合作交流协议,选派学生赴国外高校参加“2+2"、“3+1”等形式的交流学习,招收海外留学生;建设日本文化研习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指”导与服务来贯彻落实,即学习指导与服务、心理辅导与服务,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简称“三服务”。

1.学习指导与服务

长沙学院高度重视学习指导与服务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学习指导中心,创建了学习指导网站,为学生搭建学习指导平台。在全国高校率先将《大学生学习指导》列为大学新生必选课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为大学生授课,该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精

品视频公开课程,于2014年在教育部官方平台“爱课程”网上线。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被全国近200所高校选用,累计发行60余万册,2009年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近年来,学校在原有学习指导与服务基础上,围绕大学生的5种核心学习能力,构建了“五平台+五载体”学习能力培养体系。该学习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

2.心理辅导与服务

学校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五级防护体系。第一级: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第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第三级:各系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具体负责

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四级:各班设置心理委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班级,他们每周向本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维度对本班学生的一周心理状态进行报告;第五级:学生宿舍信息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学生宿舍。这五级网络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化解了多次危机事件,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提供了心理保障。

3.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

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跟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学校既要培养地方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要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创业空间。长沙学院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示范课程。学校邀请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校友等来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工作,实施“就业温暖工程”,向特困家庭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学院连续五年举办创业设计大赛、优秀创业团队大赛,还与数十家校友创办的企业签订了创业实训基地协议,为创业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邀请企业家、创业指导专家、创业校友来校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座谈”等,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学校设立了创业基金,给予创业团队每队1万元左右资助。近两年,学校毕业生共获长沙市创业富民资金数百万元。多名毕业生获“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荣誉称号。(作者: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