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和通常的“不高兴”不同,它是指以心情抑郁或无法高兴起来、压抑和绝望程度严重、持续很久、兴趣减低、精力下降或疲倦、反应迟钝、自我怪罪、自我评价低、食欲下降、失眠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一、抑郁症特征
抑郁症的三大特征性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和精力下降,这种感觉占据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且持续至少两周或以上,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且多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或者反应迟钝、无价值感或自我罪恶感、体重减轻或增加、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者决策困难、有死亡或自杀念头等症状。
二、常见误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大部分的人对抑郁症存在刻板印象,觉得患者都是闷闷不乐、对生活毫无兴趣的人,阳光、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实际上,抑郁症有其诊断标准,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不能简单以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判断。部分抑郁症患者患有“微笑抑郁症”。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带有抑郁情绪的人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戴着微笑的面具,让人以为自己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发现。这类患者难以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进而更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如何识别
01心境低落
比较明显的持续情绪低落、难以高兴,常常表现出眉头紧锁、长吁短叹。
02兴趣丧失
对以前的爱好失去兴趣,对任何快乐的事都感觉不到愉快感。
03容易劳累
对事情容易感到无聊、劳累、不想接触任何事,以前喜欢做的也会感到劳累、厌烦。
04认知减缓
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记忆力下降,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记忆模糊,思考事物时感到困难,语言减少,表达能力不如从前,这些认知障碍会导致个人的社会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
05精神运动迟缓
出现行为迟缓、生活懒散、不顾及个人卫生等,常常自己独坐一旁甚至整日卧床不起。
06自我怪罪
认为自己无价值、有缺陷,即使很小的错误也对自己施加巨大心理负担。
07悲观
看待事物的观点带有悲观情绪,认为不能成功,没有意义,从而不愿付出行动。
08自残、自杀观念
感觉生活没有意义,认为自己的存在多余,从而产生伤害自我、自杀相关的念头。
09睡眠障碍
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越来越晚、睡眠浅、容易多梦等。
10食欲减退或者暴饮暴食
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对以前喜欢的食物也没胃口,甚至不愿吃饭。另一方面,有时候也会通过暴饮暴食抚慰内心消极的情绪。
11寻求专业诊断
医学上将抑郁症划归为“情感障碍”,它并不属于精神病的范畴。抑郁焦虑并不可怕,如果深陷痛苦而无法自拔,请及时寻求专业诊断与帮助。
四、如何相处
01多理解:让抑郁症患者获得尊重和正在尝试被理解的感觉很重要。他们的很多痛苦不为人知,也很难一次性表达清楚,因此要不断地尝试多理解他们。
02多倾听倾听对抑郁症患者最重要。倾听过后,我们最好不加评价、不加分析、不加指责。
03多关心
抑郁症患者需要被关心和爱护。
04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单独待会儿,我们就要在约定安全后给予一些空间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发泄,我们就要给予陪伴,允许他在不伤害自己的限度内发泄。
05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
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下,承受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异于日常状态,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没有专业的患者病情评估和医师指导,不应强行带患者运动、聚会、旅行、读书及尝试各类网上查阅到的治疗方法和调整方式。
06不询问原因
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就你生病”。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是否要患病。
07不战战兢兢地对待
尽力去做,带着爱去看护抑郁症患者就是最好的应对办法,不用背负太多心理负担,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如有需要请及时转介给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
五、如何缓解
01放松方法
利用一些白噪声音频(诸如海浪声、雨声等)及深呼吸使自己放松。正确的深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主动缓慢地深深吸气和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各达到六秒钟左右,此外,每天给自己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完全独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02保持联系
和家人朋友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压力苦恼,分享彼此近况等。
03注意休息
多休息可以让身心轻松,减轻心理焦虑。所以,平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对睡眠质量更有帮助。
04宣泄方法
比如适当哭泣、向亲友倾诉等,获得更多的他人、社会的支持。
05沐浴阳光
可以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段,晒晒太阳,时间大约20分钟。特别是上午晒太阳,也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06运动
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果体力允许,可以进行有氧运动,每周四到五次,每次大约半小时。
07找专业医生做依靠
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药物干预、目前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事情等,并给出相关治疗方案。
六、我校心理咨询预约小程序
如有需要,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心理咨询预约。
参考文献:《心灵探秘——心理疾病的识别与应对120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