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善用技巧,防范诈骗:大学生防诈骗攻略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诈骗风险。从校园到社会,诈骗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一)常见的诈骗手段

1、电信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发送短信等方式说你的银行卡在某某商场消费几千元,让你及时还款,或者以中奖的名义诱骗你转账。并通过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诈骗、贩毒、洗黑钱、非法使用社保卡等恐吓手段要求事主转移资金至安全账户,借此骗取大量金额。

2、杀猪盘诈骗

在微信、QQ、探探、Soul等交友平台与对方网恋,在暧昧纠缠的同时以各种理由骗取你转账,或者推荐你理财、炒股。你以为对方是“白马王子”、“真命天女”,其实你只是对方眼里待宰的“小肥猪”。

3、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广告信息,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受害人转账汇款,甚至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二)预防诈骗常识

保护个人信息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

不轻信他人

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出借或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等,若发现以上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不透露密码

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及其他形式动态密码。

确认信息核实无误

接到熟人发送的转账请求,或询问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通过电话核实确认;避免在与移动支付软件绑定的银行卡中存放过多资金以便分散和锁定风险。

(三)案例分析

1、真实案例

2019年10月21日,江苏常州警方接连接到某高校的大学生报警,称有人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进行诈骗。被骗学生小王表示,电话中,这名“老师”准确地说出了他的姓名学号,对方以给他转奖学金为由让小王先打3000元进账户,小王照做了。随后便发现自己卡里的钱都不见了。

2、诈骗方法

犯罪嫌疑人先用网络黑客技术,盗窃受害人的聊天记录,然后冒充录取高校老师、教务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并能详细报出受害人的基本信息,以此获取其信任。在此基础上,再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银行卡信息、交易密码等,进而实施诈骗。

3、防范提醒

在校学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切勿向陌生人转账汇款。如果对资助政策有疑问,可以向老师或所在相关资助管理部门咨询。

谨记诈骗要点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都是非接触性犯罪,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犯罪,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诈骗组织呈职业化、团体化发展,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屡打不绝。

特别是随着金融资金结算方式多样化、快捷化,诈骗对象选择呈精准化发展,群众防骗知识缺乏,导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在高位运转。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务必谨记以下要点:“四要四不六一律”。

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2、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3、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4、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  

1、不要连接陌生WIFI。

2、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3、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

4、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一律  

1、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

2、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

3、只要谈到“电话转接某某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一律挂掉。

4、只要谈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挂掉。

5、所有短信,凡是让点击链接的、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一律删掉。

6、微信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如果是熟人、朋友发来的,必须先电话核实。

(五)下载反诈APP

同学们,电信诈骗是一种恶性犯罪,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吧!大学生群体容易成为诈骗的目标,请大家保护好自己!下载一个反诈APP是防范的首选!大家要警惕诈骗!为了自身安全,请下载反诈APP,防范于未然!

     6a1137fc212f4934a7ebc20f2e12dc38.jpeg

 


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学工办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