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百千万“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总结篇——以笔绘乡愁,展红棉艺术
在如火的盛夏终章,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的实践也圆满落幕,一群来自不同专业,怀揣炽热之心的实践团成员,在这个夏天积极投身三下乡,聚力百千万工程,“薪火”燃亮了整个夏天。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的殷切嘱托和希望。以多种方式传承发扬红色基因,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是必要,作为国之栋梁的大学生需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助力红色基因的发扬与传承,是助力及推动发展很好的切入点。
广东东软学院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来到江门市开平茅冈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结束后,“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队员们感慨万千,收获颇多,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这些总结,回顾一下“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的实践成果吧!
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以萌趣横生的Q版设计,巧妙勾勒出茅冈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风情与迷人的自然风光,呈现一幅融合“红色追思之旅、百年侨圩风韵、市井圩市之味”三大主题的茅冈村动漫风Q版文旅平面地图。这幅动漫风Q版文旅平面地图,不仅是对茅冈村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对广大游客发出的一份诚挚邀请
创多元设计,扬茅冈新风--设计“红棉文创”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打造了“红棉文创”,以木棉花为灵感源泉,巧妙融入“百合合红色恋人系列”、“红棉系列”、“新青年系列”、“周郭颐莲花系列”等特色文创展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将茅冈村的这些元素进行了精心的挖掘和创作。
每一件文创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载体。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旅客在欣赏与购买的过程中,了解周文雍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创莲宝IP形象,扬宝顶新风。 为持续推进百合茅冈宝顶村文化创意融合发展,“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通过线上沟通交流+线下调研走访的形式开展实践。而百合茅冈宝顶村作为著名古诗《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后代人居住的村落,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精髓。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紧密结合了百合茅冈宝顶村当地的切实需求,挖掘地域文化特点,把IP形象和地域文化、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相融合。
“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持续为宝顶村创作出一系列以“莲宝”为代表的文创产品,比如礼盒、礼袋、信、手机壳等。通过实现设计赋能打造宝顶文化创意,推动宝顶文化的发展,促进其更具年轻化。
展英雄光辉,续红棉长情。在本次实践中,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协助了当地工作人员,精心策划茅冈村文化展览馆布展,以“红棉精神”为核,围绕“历史发展”、“周文雍故事”及“青年使命”三大脉络,打造集教育、体验、打卡于一体的红色文旅新地标。我们相信,随着文化展览馆的正式开放,这里将成为广大游客探索红色文化、感受历史底蕴的热门打卡地,持续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对文化的热爱之情。
“乡”遇一夏,遇“践”更好的我们。本次百合镇茅冈村的三下乡实践中,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收获颇丰。
在走访调研中让我们深入了解乡村现状与需求,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展现了当地特色,Q 版地图为村庄增添趣味,IP 形象赋予了茅冈村独特魅力,拍摄的创意视频更是全方位展示了茅冈之美。过程中,我们面临诸多挑战,但团队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专长。
本次实践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我们用创意和努力为茅冈村注入新活力,也深刻感受到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期待未来能为更多乡村贡献力量,更期待更多人关注乡村,共同探索适合乡村的发展之路,让乡村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数字媒体与设计学院“艺”红棉“绘”乡愁实践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