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科技学院(筹)开展课程思政联合备课教研活动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性质,加强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协同育人成效,2023年11月16日,健康医疗科技学院(筹)副院长赵晓沁、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大利老师、健康医疗科技学院(筹)的各科专任教师及素质教师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开展课程思政联合备课教研活动。
会议由学院的马云绮老师主持,会议开始,马云绮老师首先进行了发言,为大家讲述课程思政的定义和形式,并介绍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随后,各位专任教师就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分享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困惑。临床医学组的郭布勒·那那格老师提到临床医学课程涉及思政内容较少,课程专业性太强故而难以较好地传达。赵隽鹏老师则分享了她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缓解因学业压力而心理抑郁的症状,课堂临床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疾病和明白健康的重要性。李晶老师则站在《医患沟通学》课程角度更多地是从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入手体现课程思政,然而如何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思政内容依然存在困惑。数据组的王少锋老师提到《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仅能在课程导论部分渗透思政内容,而个论的细节则难以加入思政元素。马云绮老师善于从案例角度入手加入思政内容,例如“成瘾行为”章节在案例中侧重于介绍中外禁毒措施的对比,使得学生感受到我国的制度优势等。徐文聪老师同样提到《基础医学》除了寄生虫章节能够融入思政内容外,其余涉及细胞、分子、药理等内容章节存在困难。中医信息组的马二荣老师表明《中医学》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几千年传统文化,能够较好地加入思政元素,希望将来能申报思政案例课程。
在专任教师分享之后,赵晓沁副院长就部分问题进行了交流分析。赵院长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于学院开设的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健康学院年轻老师占比多,缺乏经验,更应该注重课程中的实践内容,以《专业导引与职涯规划》课程为例,课堂设置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组织沟通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进而产生内驱力,这是很关键的。
会议最后,赵大利老师对健康学院老师发言进行点评,他表示老师们要共同学习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他强调“课程思政不是物理的混合,是化学的化合”,各个课题组应针对文件展开讨论,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此次教研活动为健康医疗科技学院(筹)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水平。通过沟通和分享经验,相信各教研组将更好地调整教研活动计划,为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