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加强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东软学院校[2022]76号,2022年4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及广东省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构建美育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学校“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总体要求
1.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工作原则
1.2.1坚持正确方向。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
1.2.2坚持面向全体。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
1.2.3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1.3总体目标
2022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整合美育资源,构建美育体系。到2023年,学校美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美育通识选修课覆盖所有专业,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初步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2.主要任务
2.1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2.1.1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选修课程设置,本科生须修满2学分的通识选修艺术类课程方可毕业。不断鼓励相关教学单位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通识选修艺术课程,逐步增加课程供给数量,扩大学生选课范围。
2.1.2注重美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充分挖掘美育内涵融入到课程之中,将美育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2.1.3丰富美育课程资源。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调研,优先开设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课程。重点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类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普及基础美育教育,逐步形成人人都有追求美的理想、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展现美的平台的美育格局。引进和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美育类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2.2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
2.2.1配齐配好美育教师。要把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提升美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按照在校学生总数合理安排普及艺术教育教师,优化专业艺术教育教师结构。
2.2.2建立美育教师资源库。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美育教师资源,积极聘请其他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艺术院团专家和社会文化机构专业人士到学校担任兼职美育教师。通过“内培+外请”的方式,建设好美育教师队伍,建立起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美育教师资源库。
2.2.3邀请有美育理论功底与精湛美育技能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社团;结合系部专业优势成立美育相关工作室。通过讲座及活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3丰富美育实践活动
2.3.1加强话剧社、吉他社、音乐社、摄影协会、电影社等文化艺术类社团建设。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力度,将学生高水平艺术类社团训练实践课程纳入通识选修课程教学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
2.3.2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校庆文艺晚会、迎新晚会、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书法、剪纸、插花、摄影等美育系列活动,不仅力求为师生提供高水平艺术视听盛宴,培育艺术氛围与美育土壤,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改编创作红色艺术作品,营造青春向党、格调高雅、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
2.3.3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激发创新动力,开发利用本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包括艺术馆、博物馆、演出剧场等形式,共同建设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4营造美育氛围
充分利用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平台,充分发挥“广东东软学院”微信公众号、“东软校园资讯”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新媒体的优势,将典型人物的艺术感悟、名人名言,展示在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之中,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3.组织保障
3.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美育教育工作。
3.2落实美育经费保障
加大对美育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在年度预算和立项规划中增加美育教育工作的建设经费。对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意义重大、作用显著受益面广的活动和艺术教育场馆,在建设经费上优先和重点支持。不断完善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对美育教育的投入。
3.3完善美育评价体系
完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制定符合美育特点的教学质量标准,把美育工作评价纳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