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东软学院校[2021]103号,2021年7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成才观。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遵循,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劳动教育内容,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强化课程考核,促进劳动教育活动的落实。
四、教学体系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劳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10学时
学分:0.5学分
安排时间:大一
内容与要求: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特色资源,讲劳动,讲劳动模范,培养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实践劳育
形式:社会实践、义务劳动、志愿服务
学时:穿插于素质教育活动,不少于10学时,其中劳动实践月不少于4学时,志愿服务不少于6学时
学分:不单设学分,纳入“创新创业及素质教育学分”
安排时间:大一至大三 (专科为大一至大二)
内容及要求:把劳动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各类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活动,在劳动实践中学、做、悟,通过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自我服务等素质活动,让大学生在生产劳动体验中获得技能技巧,培养劳动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纪律意识,帮助大学生做好投入劳动生活的全面准备。
在每年五一前后,由学工部组织大一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月”活动,围绕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组织开展校园集体劳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
(三)专业劳育
形式:专业课程学习、实习、实训
学时:穿插于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教学,不少于12学时
学分:不单设学分,纳入实习、实训学分
安排时间:全学程
内容及要求: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与实习、实训,在专业课程中强化本专业劳动伦理和劳动发展趋势教育,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劳育价值体系,在实习、实训中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强化劳动知识和技能训练,开展劳动权利和责任教育、劳动情感和态度培养,全面培育劳动精神,积累职业经验。
五、考核与管理
(一)劳动教育课程管理
劳动教育由教务部牵头组织实施,相关部门予以协助配合。
1.教务部负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制定,负责将劳动教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劳育理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团委负责劳动教育实践劳育部分的组织与管理,将实践劳育纳入素质教育,设置劳动相关素质活动及学分审核。
3.学工部负责组织“劳动实践月”活动,并做好总结表彰工作。
4.各学院负责劳动教育专业劳育的组织与管理,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中注重专业技能训练,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劳动教育课程成绩考核
1.课程劳育的考核
依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行考核,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录入教务管理系统。
2.实践劳育的考核
实践劳育部分的考核由团委、学工部按照《广东东软学院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对各类素质活动进行审核及学分认定。
3.专业劳育的考核
专业劳育部分的考核纳入专业课程考核体系,按专业课程考核方案进行,成绩纳入该门课程总成绩。
六、附则
本方案自 2021 级本科、专科学生开始实行。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