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思政课”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落实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按照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肇佛江)工作部署,肇庆学院于2024年11月22-24日主办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研讨会,围绕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朱莎、张丹、王兴浩、万婷伟、戴丽华、朱小梅六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肇庆学院副校长肖起清代表会议的主办方致辞讲话,首先对与会的专家和骨干教师代表表示真挚感谢和热烈欢迎,同时深刻指出在如今AI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思政课已然成为高校诸多任务之中的重中之重,而各高校思政教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且意义非凡。
会议期间,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日贵、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何小勇这两位业内资深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两位专家凭借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对学院发展的深刻洞察,分别立足本校的具体实际情况,详细分享了各自学院在学科建设、课程优化、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为众多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蓝本。
会议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习概”“毛概”“原理”“德法”“纲要”等五门思政课程建设研究,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其中,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海鹰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德法”课》为题,着重分享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融入“德法”各章节的清晰思路和丰富具体案例,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分析,为思政教师提供了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示范,有助于教师们更好地将全会精神与“德法”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万婷伟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纲要”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为题,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的深刻价值意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出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使教师们对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优化“纲要”课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为深入探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会议精心组织并将思政课课程分成“习概”“毛概”“原理”“德法”“纲要”五个小组进行研讨。以“德法” 小组为例,该小组着重聚焦全会精神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深入思考怎样借助教学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助力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能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经过各小组扎实且深入的研讨,此次研讨活动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为后续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程建设与全会精神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诸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多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介绍学院建设经验。其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建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薇薇以及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嘉琳分别从各自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丰富且实用的经验分享,为其他参会院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在会议接近尾声之时,迎来了备受瞩目的“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肇佛江)思政课教研项目立项课题”的立项证书颁奖仪式。此次立项课题的数量共68项,而我校在此次立项中表现尤为突出,共计有13项课题成功立项,其中一般项目7项,青年项目6项。
参会的教师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师们对如何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习概”“毛概”“原理”“德法”“纲要”等五门思政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对于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们表示将把所学所得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